- 相關推薦
關于村莊的語言的閱讀練習及答案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閱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那么一般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村莊的語言的閱讀練習及答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村莊的語言的閱讀練習及答案 1
(1)很多人一生都在做一件事,離開村莊。這話似乎有些偏頗,但若是把“村莊”改成“城市”,這話就有些失去理智了。
(2)其實,看看周圍的人,包括我們的父親,我們熟悉的朋友,還有我們自己,真的很多人一生都在挖空心思地“逃離”村莊,甚至寧死也不回頭,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使村莊覺得自慚形穢。是不是有的村莊太丑陋了、太窮了、太封閉了?和城市比較起來——不,村莊是無法和城市相提并論的,比起城鎮(zhèn),比起闋閬之地,它都那么土。
(3)老掉牙的人,開始老的人,在村莊里抗爭了一輩子,終于沒能逃離出去,就都不停地把希望寄托在后生身上,拼命地、砸鍋賣鐵地供孩子讀書,就一句話:讀了書,就能走出村莊了。
(4)村莊里的人都不容易。
(6)總是覺得,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屬于村莊的。現在不是,以前是;以前不是,祖上是。應該是沒有徹頭徹尾的純正的城里人。不過是,有的人很快地進入了城市,并融入其中,還使自己像極了比之更先去城里的“城里人”,說話像,舉動像,逐漸地,生活方式也像,乃至忘記了自己的村莊。不去想,不去說,懶得說,也羞于說。似乎村莊帶給自己的,完全是一種恥辱。
(7)那真的是一種自欺欺人。
(8)總有一樣東西,你是決然抹殺不去的,就是方言土語。在你一出生,在你還在村莊時,在你離開村莊前,你一直說的語言,是完全屬于村莊的。那是烙印。有趣的是,離得近的村莊,方言不會差別很大,可是倘若把范圍擴大到方圓百里,就未必了,聽起來覺得很陌生甚至很可笑。村莊就是這么耿直,不是它的,它決不容留,也因此,千百年來,它封閉得越發(fā)讓后生們嫌棄,乃至紛紛離家出走。但即便如此,刻意地抹殺關于村莊的記憶或者烙印是不明智的。那是人的根,盤桓在記憶深處。那甚至是人心靈的唯一的沃土,抑或是最后的守地。
(9)一個人骨子里如何,是可以和他的村莊聯(lián)系起來的。村莊是碩大的根,人是枝梢或者葉子。那是一種類似血液般的灌輸,或者是文化的傳承吧。而村莊原本是沒什么文化的,讀書人少,名勝古跡少,沒有大學,也沒有圖書館,更沒有講堂。我不是借用漢語的修辭,運用反諷之類的方法來玩弄文字游戲,真的,村莊有什么?什么都沒有,什么都沒有的地方,會有文化嗎?可是,不能否認,村莊對一個人的成長多么有雕刻作用,宛如歲月的刀,緩慢地、不急不躁地、耐性十足地、一筆一筆地在人的腦子里刻下,刻成年輪,刻成思想,人才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到底是誰把持著那柄刀?是村莊不清亮的荒山,是村莊不好看的歪脖子樹,是村莊渾濁的水潭,是村莊的一杯土,乃至,是方言土語?是的,這些是天然的大學、圖書館、講堂。人甚至從一只羊和一匹馬那里開始了對人性的思考,開始認知善良、丑陋、殘忍和兇惡。是的,只有村莊才能全面且公正地給予你對生活的全部認識。可能有野蠻,卻沒有欺騙;可能有愚昧,卻不妨礙你對知識的追求。為什么村莊要鼓動你成為一個城里人?那是因為村莊覺得城里好,并實實在在地承認村莊有太多的地方不如城里,而絲毫不把自己的觀點藏著。
(10)在村莊里,你看到的都是真相。這是除了村莊以外的地方所欠缺的秉性。
(11)城里很好。生活在城里的時間一長,有的人就忘記了村莊。很久都不想回去,仿佛村莊是牢籠,是地獄,是陷阱,回去就失了城里人的身份,滿身滿腦子都再也掙脫不了村莊難聞的氣息。方言土語也不說了,說普通話,說外國語,“Why?”“OK!”夾雜著,半土半洋的。
(12)那天在廣州242路大巴上,看見一個長得并不好看的女孩接了一個電話。大巴是從開發(fā)區(qū)駛向火車站的,而由于連日來的暴風雪,火車站已經聚集了太多的.人。我為這個顯然是去火車站的女孩擔憂。那個電話是她的村莊打來的,她用我完全聽不懂的方言土語說著,笑著,聲音不大,表情豐富,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縫,旁若無人,那么開心。我都想笑了。十幾分鐘吧,她掛了電話,趴在了扶手上,看樣子她是暈車的。來自村莊的電話,讓她一瞬間那么可愛,是的,這就是村莊的力量。
(13)村莊決不會給你大把的錢,讓你富有;決不會給你權力、地位,讓你不可一世一村莊只會給你快樂。任何時候,只要你走回村莊,你生于城市的那些煩憂,都會離你遠去,哪怕很短暫。你說起方言土語,立即就有人搭話,不像在城市,你一張嘴,別人可能就覺得是陷阱。
(選自2010年9月20日《中國教育報》,有刪改)
1、結合全文,下列不能體現“村莊的力量”的一項是( )(3分)
A、為城市的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障。
B、決然抹殺不去的方言土語所留下的烙印。
C、伴隨成長,雕刻思想,使人才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D、只有村莊才能全面且公正地給予你對生活的全部認識。
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村莊的人都想“逃離”村莊是因為村莊跟城市相比顯得太丑陋了,太落后了,太閉塞了。
B、從另一個意義上說,每一個中國人都屬于村莊的。
C、文章寫到女孩用方言通電話這個細節(jié),目的是指出任何人都與鄉(xiāng)村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不是刻意就可以回避的。
D、文章最后一段體現了村莊的包容與慈善,它只給你快樂、開心,讓煩惱遠離你。
3、文中說“任何時候,只要你走回村莊,你生于城市的那些煩憂,都會離你遠去”請你就作者這一觀點寫上簡潔的批注,發(fā)表你的評價和看法。(4分)
答:
參考答案:
1、A(從全文看,“村莊的力量”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上,而“為城市提供必要物質保障”卻沒有提及)
2、C(寫女孩使用方言土語時的…城市交通擁堵,環(huán)境污濁,食物有毒,而且人情淡薄,關系緊張,而居住在村莊,生活比較休閑,感情比較融洽,生活的幸福指數也比較高。
3、略
村莊的語言的閱讀練習及答案 2
在遠離城市喧囂的地方,有一個寧靜的村莊,名叫桃源村。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葉子似乎都在訴說著獨特的語言。
清晨,公雞嘹亮的打鳴聲,便是村莊的第一句問候。“喔喔喔 ——”,那聲音劃破寂靜的長空,像極了激昂的號角,催促著人們開始新一天的勞作。緊接著,各家各戶的木門 “吱呀” 一聲緩緩打開,早起的村民們邁出家門,與鄰里互道早安,那樸實的鄉(xiāng)音,或渾厚,或清脆,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村莊清晨獨有的樂章。
田間地頭,是村莊語言的另一個舞臺。老牛拉著犁鏵,沉重的蹄聲 “噠噠噠” 地落在土地上,仿佛在與大地低語。農民們吆喝牲口的聲音,粗獷而有力,“駕!吁!” 簡單的字眼,飽含著對農事的專注與期待。鋤頭與泥土碰撞,發(fā)出 “吭哧吭哧” 的聲響,像是土地與人們的對話,每一下都翻耕出生活的希望。
黃昏時分,村莊又奏響了別樣的旋律。裊裊炊煙從各家煙囪中升起,伴隨著柴火 “噼里啪啦” 的燃燒聲,仿佛在訴說著晚餐的溫馨。孩子們在村巷里嬉笑玩耍,他們銀鈴般的.笑聲,“咯咯咯”“哈哈哈”,回蕩在整個村莊,為暮色增添了一抹活潑的色彩。遠處,牧羊人的吆喝聲與羊群 “咩咩” 的叫聲相呼應,“回來嘍,回來嘍”,伴隨著羊鈴的 “叮當” 聲,組成了一曲歸巢的樂章。
夜晚,村莊漸漸安靜下來,但仍有細微的聲音在繼續(xù)講述著它的故事。蟋蟀在草叢中 “唧唧吱吱” 地吟唱,那是大自然為村莊譜寫的搖籃曲。偶爾,幾聲犬吠打破夜的寧靜,“汪汪汪”,提醒著人們村莊的安全。
這些看似平凡的聲音,實則是桃源村獨特的語言,它們承載著村莊的歷史、生活與情感,將一代又一代村民緊緊相連,讓村莊的故事永遠流傳。
閱讀練習
1、文章圍繞村莊的語言寫了哪幾個時間段的場景?請簡要概括。
2、文中描寫了許多聲音,分別體現了村莊生活的哪些方面?
3、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公雞嘹亮的打鳴聲,便是村莊的第一句問候。‘喔喔喔 ——’,那聲音劃破寂靜的長空,像極了激昂的號角,催促著人們開始新一天的勞作。”
4、村莊的語言對村民們有怎樣的意義?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
1、文章圍繞村莊的語言寫了清晨、田間勞作時、黃昏、夜晚這幾個時間段的場景。清晨有公雞打鳴、村民互道早安;田間勞作時有老牛蹄聲、農民吆喝牲口聲、鋤頭與泥土碰撞聲;黃昏有炊煙燃燒聲、孩子嬉鬧聲、牧羊人與羊群的聲音;夜晚有蟋蟀吟唱聲、犬吠聲。
2、公雞打鳴聲、木門開啟聲、村民互道早安聲體現村莊新一天的開始;老牛蹄聲、農民吆喝牲口聲、鋤頭與泥土碰撞聲體現農事勞作;炊煙燃燒聲體現晚餐準備;孩子嬉鬧聲體現村莊的活力;牧羊人與羊群的聲音體現畜牧活動;蟋蟀吟唱聲、犬吠聲體現夜晚村莊的寧靜與守護。
3、這句話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公雞打鳴聲比作 “第一句問候”,賦予公雞打鳴聲以人的情感,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公雞打鳴在村莊生活中的重要意義,開啟新一天;又把公雞打鳴聲比作 “激昂的號角”,形象地寫出了打鳴聲的嘹亮與激昂,突出其催促人們勞作的作用。
4、村莊的語言承載著村莊的歷史、生活與情感。它將一代又一代村民緊緊相連,成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從清晨到夜晚的各種聲音,見證著村民們的勞作、娛樂、休息,是村莊生活的生動記錄,讓村莊的故事得以永遠流傳,成為村民們心中深厚的情感紐帶,維系著村莊的記憶與文化。
【村莊的語言的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村莊的語言 閱讀答案09-24
閱讀練習《《遙遠的村莊》答案解析10-28
《村莊的語言》現代文閱讀及答案09-27
瓶子村莊 閱讀答案08-09
《父親的村莊》 閱讀答案10-06
《溫暖的村莊》閱讀答案09-02
村莊如風閱讀答案10-22
《父親的村莊》閱讀答案09-27
《霧中的村莊》閱讀答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