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正道》讀書筆記 推薦度:
- 在人間讀書筆記 推薦度:
- 《人間椅子》的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在人間讀書筆記20篇
當(dāng)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人間讀書筆記2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人間讀書筆記1
這是19世紀的俄國作家高爾基的一部著作。這本書就是對自己最苦難的下層生活的藝術(shù)記錄。讀了這本書,讓我第一次很深入地接觸到了在高爾基時的社會和人們是怎樣的。
高爾基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他4歲喪父后,她的母親便改嫁了,于是他住到外祖父家。11歲時,母親去世,外祖父所開的染坊破產(chǎn),家境逐漸走向貧困,自私、勢利的外祖父十分不滿外孫給自己增加的生活重擔(dān)。可是,外祖母卻很疼愛自己的外孫,以后,她和外祖父便分了家產(chǎn)(被迫),即便她分到的東西很少,但都不抱怨,依然和外祖父共居,不計較外祖父的任性*。
于是,高爾基走向了人間。他當(dāng)過學(xué)徒、在輪船上洗過碗碟,在碼頭上搬過貨物,還干過鐵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門人、腳夫、據(jù)木工、園丁……年滿16歲之前,小小的高爾基便從事過7種職業(yè)。幼小的他嘗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受盡了種種虐待與壓迫。一路上,他遇到了被他暗自稱為瑪格特王后的優(yōu)雅美麗的女人,她有很多書,也很愿意借給高爾基看。在高爾基看來,瑪格特王后總是那么美麗、善良,并且擁有高尚的品質(zhì)和對讀書的愛好。不像裁縫的小妻子那樣,光有漂亮外表的瓷娃娃。1994年,高爾基懷著上大學(xué)的渴望來到了碦山,到了碦山才知道上大學(xué)對他來說只不過是一個夢想。他很快成了流浪大軍中的一員。通過好友杰里科夫,高爾基接觸到了民族粹派大學(xué)生們,在朝不保夕的困苦日子里,高爾基刻苦自學(xué),為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在高爾基的`一生中,我似乎隱隱約約地看到了什么,是堅持?是刻苦?這一切都是,至少,他還是個大寫的人。或許,我也應(yīng)該從他身上學(xué)到些什么,如:像他一樣樂觀面對困苦的生活,對閱讀書籍的癡迷,對學(xué)習(xí)的渴望……
面對現(xiàn)實生活,我們更加應(yīng)該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這一切來得多么不容易,公主皇帝的家庭,設(shè)施齊全的學(xué)校,和睦相處的社會……我們現(xiàn)在還小,也不能對社會,為國家做出什么巨大的貢獻,唯一對曾經(jīng)為國家做出奮斗的科學(xué)家、用筆當(dāng)武器的文學(xué)作家、辛勤培育下一代的老師們的回報,便是:珍惜現(xiàn)在,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
在人間讀書筆記2
《在人間》是俄國作家高爾基寫的。它真實的記錄了高爾基小時的慘淡童年。高爾基的童年是悲慘的,很小父母雙亡,由外祖母撫養(yǎng),可家庭貧困的外祖母哪能撫養(yǎng)的起呢?走投無路的情景下只好逼高爾基流浪街頭自我養(yǎng)活自我他先在鞋店、圣像做學(xué)徒,又在輪船的廚房里打雜,過著十分沉重而苦悶的生活。而讀書使他找到了歡樂、安慰。雖然條件艱苦,但高爾基久久不能忘記讀書,他如饑似渴地閱讀很多的文學(xué)作品,如在這一段里:
星期六那天,我到閣樓上曬衣服,想起那本書,就將它拿出,讀起來。我讀的入了迷,一向讀到身子凍僵了為止。(省略)我讀的入了迷,耳朵聽到大門口的門鈴聲,竟然一時弄不明白這是誰在拉鈴,為什么要拉鈴。(省略)“你聾了!外面在拉鈴!”保姆生氣地說道。
我趕緊去開門。
“睡著了!”東家嚴聲問道。他的'妻子費力的爬上樓梯,抱怨我害她著涼了。那個老太婆罵個不停
有時主人發(fā)現(xiàn)了,還把他的書統(tǒng)統(tǒng)死碎、燒掉,有的時候甚至毆打他一頓!!
雖然高爾基為了讀書遭受屈辱、欺凌。但他一向堅持著讀書,永不放棄!功夫不付有心人,最終,他經(jīng)過努力的自學(xué),使他成為了一名出色的著名文學(xué)作家!啊!高爾基是多么的偉大呀!同學(xué)們,我們生活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也要向高爾基一樣,堅持讀書,堅持學(xué)習(xí),成為一名熱愛讀書、熱愛學(xué)習(xí)的人!
在人間讀書筆記3
我最近讀完了仰慕已久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xué)》,這部作品是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最著名的自傳體三步曲小說。
這本書主要描述了高爾基自己在童年、少年、青年時期的艱難生活經(jīng)歷。高爾基小名叫阿廖沙,四歲時失去了父親,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過的,外祖父經(jīng)常毒打他。還常受到別人的冷嘲熱諷,但他沒有放棄,沒有抱怨,更沒有悲傷,而是懷著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在奮勇前進。為給慈祥的外婆買藥治病,他只得賣掉心愛的書本,離開了學(xué)校課堂。十一歲那年阿廖沙的母親也不幸離開了人世,他成了孤兒,為了謀生,阿廖沙****走進‘人間"。他當(dāng)過鞋店的小伙計、做過小保姆、在船上當(dāng)過洗碗工、在圣像作坊做過勤雜工。他受盡了老板對他的****,親眼目睹了周圍許許多多的丑惡現(xiàn)象。但很慶幸這些都沒有嚇倒阿廖沙,反而讓他成為一個更堅強、更勇敢、更正直的人。在當(dāng)時十分悲慘的生活條件下,阿廖沙仍然喜歡文學(xué),經(jīng)常忍饑挨餓堅持讀書。原來想上大學(xué)的他沒有如愿,卻在社會大學(xué)里學(xué)到了許多著名大學(xué)所學(xué)不到的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覺悟,終于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
我非常佩服阿廖沙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贊嘆那種熱愛文學(xué)的精神。同時也感到很羞愧,我們現(xiàn)在的小朋友都得到父母的關(guān)心和老師的教導(dǎo),然而由于缺少風(fēng)雨的洗禮,我們很多同學(xué)在平時生活學(xué)習(xí)中遇到一點困難就難以面對。同時,我們很多人有很好的學(xué)習(xí)條件,卻不愿好好學(xué)習(xí)。現(xiàn)在,我懂得了我們應(yīng)該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珍惜現(xiàn)在的大好學(xué)習(xí)時光,以高爾基為榜樣,堅強樂觀,奮發(fā)向上,長大后有所作為。
在人間讀書筆記4
《在人間》不是描寫貴族舞會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貧民貼心的讀物。跟著主人公去經(jīng)歷底層社會的種種!
這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在小說中,描繪了俄國社會一個時代的歷史畫卷。寫少年時他正式走上社會,工作階段的生活。用細致的語言刻畫了下層社會人們的悲慘生活。
這段時期為了生活,他與外祖母摘野果出賣糊口,當(dāng)過繪圖師的學(xué)徒,在一艘船上當(dāng)過洗碗工,當(dāng)過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他有機會閱讀大量書籍,生活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
35歲以后,高爾基對學(xué)習(xí)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愿望,便獨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學(xué),他以為“科學(xué)是無代價地教給那些愿意學(xué)習(xí)的人們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學(xué),只好在面包店做工,起早貪黑,每個月僅有三個盧布的工錢。高爾基求學(xué)的嘗試終于失敗了。為了生活而要在鞋店、東家的房子里和輪船上工作。
人世間的艱辛激起了高爾基奮斗的決心,他閱讀各式各樣的文學(xué)作品。書,這是他在貧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見識的淺薄,生活圈子的狹小讓高爾基周圍的人都不懂書籍的好處,總在抑制他看書的'欲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樣,堅持看書,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
他終于當(dāng)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師拉寧的文書。這位律師曾給高爾基很多幫助,他的高度文化修養(yǎng)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
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zhèn)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zhàn);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凈,一片蔚藍。
我佩服高爾基的毅力和恒心,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手不釋卷,不理會別人的反對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書籍,始終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讓人有所追求,給人崇高的信仰。何時何地最好都別忘了讀書。
這本書寫了人的善與惡、美與丑。“命運像風(fēng)箏一樣擺,只是心存敬畏,心懷惡善有報的戒律,才不至于滑向邪惡的深淵。”高爾基一直堅信這句話,所以他才能成功。
在人間讀書筆記5
暑假期間,我讀了高爾基的小說《在人間》。我是在讀完他的《童年》之后讀的這篇小說,這是一本立志之書。他的坎坷經(jīng)歷,頑強精神使久久不能忘記。
我用了幾天時間讀完了這本書。那種如饑似渴的貪婪心境,就像你走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美麗的地方所感受到的心境一樣,總是想方設(shè)法一下子就要把它走遍。當(dāng)你在沼澤地里的.森林之中,沿著一個個長滿青苔的土墩走了很久。突然在你面前出現(xiàn)一片干燥的林邊空地,那里鮮花盛開,陽光燦爛,這時你也會像著了魔似的望著它,然后充滿幸福地去把它跑遍。你的腳每一次觸到這肥沃土地上柔軟的青草,你都會暗暗地感到高興。這是高爾基讀普希金的長詩時的感受,也是我讀《在人間》時的感受。
高爾基家庭貧困,父親死后,隨母親寄居外祖父家,沒過幾年母親也死了。外祖父破產(chǎn)后,他不得不走向“人間”,即當(dāng)時的社會,自行謀生。這時他還不到十二歲。他飽受了人間的種種苦難,在對生活感到失望時,他讀到了書,從書中汲取力量,看到了期望與光明。正是由于他讀到了各種各類的書,讓他對生活充滿了歡樂與期望。也積累了常人所沒有的經(jīng)驗。正像書中斯穆雷對他所說:“可是是個十二歲的孩子,一個孩兒罷了,可我呢,幾乎比你大四倍,但我卻要夸你,因為你不是橫著身子,而是應(yīng)對面正視一切,這很好!”
生活中,我們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挫折與困難。只要我們能正視
一切,像高爾基一樣能吃苦耐勞,就必須有解決的辦法。一個十二歲的孩子為了學(xué)習(xí),甘愿承受凌辱,饑餓,甚至毒打。我們成人也應(yīng)當(dāng)有抗壓精神,不讓外力打到自我。我們也應(yīng)當(dāng)善于讀書,讓知識武裝自我我們的頭腦,讓書充實我們的生活。
一本好書勝過千言萬語,這本書就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在人間》。
在人間讀書筆記6
葉藏從小生長在官員的家庭,生活條件優(yōu)渥,不懂得人間疾苦。但卻飽受精神上的熬煎,面對家庭環(huán)境的壓抑,親情的冷漠,世人的虛偽,無奈且怯于變更。年幼時不得不接受違心的事物,通過扮演“小丑”來取悅他人愛護自己。心靈上受困于此。年少時,在堀木的蠱惑下了解酒和女人,躲避式的放縱使他的靈魂短暫得以休憩。但愈是放縱沉淪,愈是清晰地明白自己的內(nèi)心,發(fā)覺世界的陰暗。孤獨的靈魂希望找到伴侶,不在乎其是否擁有精神上的共鳴,只要有契合的孤獨便可。但孤獨的靈魂不僅未得到安慰和解脫反而受到損害。為了生計無奈試圖妥協(xié),試圖像“世人”一樣的活著。良子的美妙純真給了葉藏生的希望,但也正是良子信任的“背叛”徹底擊垮了葉藏,最終成了廢人。 葉藏靈魂深處的美妙與這個世界的悲涼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苦痛源于清晰的了解自我,厭惡社會。世俗的虛偽,自我的真實與軟弱的性格促成了天使一般的好孩子的悲劇。憧憬和善、正直、純凈、親情、自由,面對人的虛偽冷漠和欺瞞既不想變更自己同流合污也沒有志氣保有這份美妙膽怯獨立的存在,軟弱導(dǎo)致思想和行為的`對立,最終丟失為人的資格。
對于葉藏憐憫勝于可憐,共鳴勝于憐憫。生活在困難的人類社會誕生時的純真不行能不被世俗玷污。有哪個人不曾純凈無瑕?有誰不想將那份純凈由內(nèi)向外,由里及表毫無偽裝的表達。即使一起先受傷,也執(zhí)拗的不想變更不想迂回,想將美妙的純真狠狠地撰在手心不放手。可是代價就是頭破血流,體無完膚。所以為了使自己不受傷,他們摸索出了處事的方法—成年人的世界便有了圓滑。可即使他們深諳處世之道理也絕不會丟棄內(nèi)心的純真,圓滑僅僅是給她的肉體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穿上外衣而已,將其靈魂隱藏在深處。一旦現(xiàn)實和內(nèi)心出現(xiàn)沖突,他們將英勇誓死捍衛(wèi)內(nèi)心的堅守!生而為人,無奈妥協(xié)與英勇堅守并存,并非非黑即白,葉藏式的靈魂告白可能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人間不值得!
在人間讀書筆記7
食物是最好的療愈品
現(xiàn)在的生活總是充滿壓力,有時遇到一些難纏的事情,又無從排解,難免覺得生無可戀。在這些抑郁的時刻,曾經(jīng)的興趣也會變得索然無味,看書研究心理也收效甚微。怎么辦?只要對吃還有一絲惦念,生活就有希望。
參加工作之前,似乎生命力旺盛,很喜歡看口味重一些的書和電影,這里的重口味指的是情緒方面,比如氣氛壓抑的,主題深刻的…有些上癮。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漸漸沒有力氣再看那些東西,除非比較輕松的時候偶爾還可以補回能量。現(xiàn)在喜歡的是輕松些的,壓力大的時候,我會去搜一搜美食紀錄片,尤其是市井街頭的小吃,熱熱鬧鬧一行人邊吃邊贊嘆,大快朵頤不顧形象,充滿人間煙火的味道。看著這些好吃的,還有食物帶給人酣暢淋漓的快感,便覺得生活還是很美好的,世上還有這么多好吃的沒嘗過,這么多好地方?jīng)]去過,這么多好景色沒看過,生命仍然是充滿期待的`。還有這么多熱鬧的人總是這么有活力,生活似乎很有意思。
《至味在人間》,陳導(dǎo)就是個熱愛食物的人,也是個愛逗趣愛生活的人。真實,不裝,就偏愛蒼蠅小館,相信高手永遠在民間。這一本集子,大多是20xx年左右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不少各地特色美食,不少店鋪和人物。可惜,這么幾年過去,怕是又改頭換面了。陳導(dǎo)是個幽默的人,重要的是接地氣,最看重的是食物的味道,只要味道好,距離環(huán)境都不是問題。一個心中時時想著去哪里找好吃的的人,應(yīng)該是一直快樂的,以前還看過一句話說愛吃的人是沒什么功夫去想著害人的,不光不會害人,還會播撒快樂呢!如果身邊有這么一位時刻開啟美食觸角的朋友,也是一大幸事啊!書中寫到老男人飯局,幾個知心的朋友常常一起聚會吃飯聊天,不由得心生羨慕,真是難得的放松時刻啊!看《圓桌派》,陳導(dǎo)說話的聲音也好聽,說到食物還會兩眼放光,那一副陶醉的模樣也煞是可愛。
吃飯,吃的就是人間煙火氣,家里做的就要優(yōu)于外面買的,這是個氣氛。近年年味越來越淡,恐怕只有為過年期間準備飯菜的活動還殘存些年味。過年之前,家里要很早就開始準備飯菜,各種魚肉蛋蔬擺滿桌子,在家時,覺得每天大魚大肉實在膩味,一離開,馬上就開始想念。臨走前,家人給我準備了鮮雞鮮鴨臘肉羊肉和香腸,打包好讓我?guī)希踔吝剁好了餃餡,可是在家一段胡吃海塞后,看到這些東西就覺得膩,“不要不要”,趕緊把食材減半。離了家鄉(xiāng),看著它們靜靜地躺在冰箱里,心里又暗自慶幸:還好家人勸的緊,沒有全部拿下去。
在人間讀書筆記8
國學(xué)是沒落了。最近的國學(xué)熱正好驗證了這一點——如果沒有冷,為什么要熱呢?
現(xiàn)代人,包括《百家講壇》里的眾多名家“大師”,充其量是總結(jié)了別人的東西,能提出自己見解的少之又少。而王國維不一樣,有總結(jié),有見解,這才是大師的風(fēng)范!
看大師的.作品:《人間詞話》。這是一部講述詩詞的書。俺年輕時唐宋詩詞背過不少,如今能記得起的句子少之又少,能理解其含義,體會其意境的更是找不出一兩句。不過讀了王大師的點評,也許是生活經(jīng)歷更多些了——再來看這些詩句,確是另一番滋味。回想過去,那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現(xiàn)在呢,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真羨慕古代讀書人,不得志可以用詩詞來表達。我也算是個讀書人哪!郁悶時能干嗎?只覺得現(xiàn)代人都很俗!
王國維提出的人生三種境界,我頗為贊同:
1、“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如今我顯然還處在第一種境界,整體東奔西走,不知道方向。什么時候能迷上一件“衣帶漸寬終不悔”的事情,那我算進入第二種境界。第三種境界算是大徹大悟,大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小事情不是都能做好。目前我不想追求這種境界,這種境界往往可遇不可求,到我臨時的時候找到“那人”就可以了,所謂“朝聞道,夕死足矣”。
在人間讀書筆記9
《人間詞話》是著名文學(xué)評論家葉嘉瑩教授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主要討論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學(xué)和批評理論。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中國古典詩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欣賞這種優(yōu)美的文學(xué)形式。
在書中,葉教授主要探討了幾個重要的主題,包括詩詞的美學(xué)、創(chuàng)作風(fēng)格、語言運用以及作者的情感表達等。她強調(diào)了詩詞的美感和意境,認為詩詞是一種能夠表達情感、傳遞思想的藝術(shù)形式。她還提到了詩詞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和語言運用,認為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和語言運用方式,而這些差異也是詩詞美學(xué)的體現(xiàn)。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葉教授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和敬意。她不僅對詩詞的美學(xué)和批評理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還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悟,向讀者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樂觀向善的生活態(tài)度。這種生活態(tài)度不僅體現(xiàn)在她的文學(xué)作品中,也體現(xiàn)在她的生活中。
在書中,葉教授還提到了很多著名的詩人和他們的作品,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等。她對這些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和語言運用方式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同時也對這些詩人的生活和思想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理解。通過這些分析和研究,我對這些詩人的作品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總的來說,《人間詞話》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它不僅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的古典詩詞,也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美感和意境。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刻感受到了葉嘉瑩教授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和敬意,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中國古典詩詞的重要性和價值。
在人間讀書筆記10
西瓜以繩絡(luò)懸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汪曾祺《人間草木》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先生所作的一本散文集。全篇總共七輯,開篇的目錄非常直白樸素,從花鳥魚蟲到典故考究,從凡人小事到鄉(xiāng)情民風(fēng),平常的話語中總隱藏著與眾不同。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那些景都是我們熟悉的,距離不遠的,或者我們就置身其中,在汪老筆下,這些稀松平常的事,以一種極其舒適的狀態(tài)重新回到我的眼前,舒適到文字都是懶洋洋的,勾起了心底那些美好的回憶。
找個靜處品讀,你會發(fā)現(xiàn)有位睿智的老者和你一起觀察葡萄樹一年中的細微變化,一起看著糖炒栗子出鍋,一起引經(jīng)據(jù)典考究韭菜花…像童話,像夢境,但卻是我那個回得去的故鄉(xiāng),回不去的童年。那時候可以拿著放大鏡和螞蟻斗爭一下午,泥巴里藏著夢幻的城堡,舊磚塊下是西瓜蟲大軍,雨后柴草堆里的蝸牛總是慢吞吞爬著……
人間草木,寫著草木人間,人間本是嘈雜的喧鬧著,草木的干凈又添一筆清香。這是游離于世外的香味兒,也許我缺的就是這點兒清凈吧。感謝懷北清澈的夜,讓我經(jīng)常可以仰望星空,好像回到那個夏夜,少年還躺在房頂望向星空幻想著未來上清華還是北大。
風(fēng)吹過窗外的.樹木,藤草,圍墻。就好像回到了那個泥土芬芳混著露水清香,粗茶淡飯伴著雞狗互鳴的故鄉(xiāng)。汪老用最平淡的語言,闡述著這份清凈,這份清凈是藏在內(nèi)心深處,記憶遠方,那是我最美好的時光。
汪老在他的《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寫道:“我曾經(jīng)說過,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來歇一會兒,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我的作品。我對生活,基本上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認為人類是有前途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我愿意把這些樸素的信念傳達給人。”汪老做到了,《人間草木》做到了。
眼前景就是夢中景,一草一木就是詩,一花一葉就是“遠方”,最美好是的不僅是我們回不去的曾經(jīng),現(xiàn)在居住的陋室、剛剛走過的街道、工作的場所都是。經(jīng)過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正經(jīng)歷著的就是詩和遠方。“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那生長著的草木就是成長著的我們,一歲一枯榮,用心去感受經(jīng)歷著的一切,這是屬于我們的生活。
在人間讀書筆記11
讀《人間草木》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極其賦有情趣、文化,給人以啟迪,發(fā)人深省,增長見識的一本寶貴的書籍。其中還有許多不惟人知的奇妙趣事,美麗動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花兒呢?更是艷麗奪目。有緬桂花,芳香撲鼻,香的像蘭花。夏天有珠蘭、牽牛,牽牛花是短命的,還有薄命的秋葵,美麗的鳳仙,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還有一種奇妙的野草“萬把鉤”它結(jié)的果實上有許多小鉤,碰到它就會掛在衣服上,很難清除。
這些東西都很有趣吧!看了這之后,我深深的陶醉并沉迷在此,其中的樂趣還無窮呢!
山丹丹一種很漂亮的花,可以入藥,還有紫紅誘人的葡萄,沁人心脾,還有香甜的`槐花,彌漫在整個春天。啊,真美!我仿佛親眼看見如此優(yōu)美的景色。
作者把這些優(yōu)美的景色刻畫的栩栩如生,他細微的觀察深刻的描寫,都使人仿拂置身其中,給人一種視覺的享受。《人間草木》刻畫的如此醉人、優(yōu)美,仿佛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真切體會。
說到生活,肯定少不了美食,文中對于食品的描寫更是讓人垂涎三尺,那美味簡直是人間極品。
高郵的咸鴨蛋可是不同凡響。那特點是:質(zhì)細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黃發(fā)紅,散發(fā)誘人的香味。不似別處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說到美味自然少不了作者鐘愛的咸菜茨菇湯、氣鍋雞、火腿,還有昆明的牛肉等祖國各地的特色佳肴。氣鍋雞特別鮮嫩,湯清如水,而且雞想撲鼻,看著這生動的描寫,我不禁口水潛溢。
作者有這么淵博的知識,如此獨特的見解,一定游歷過許多名山大川,而且了解的風(fēng)土人情也相當(dāng)之多。作者了解到各地區(qū)的人們口味迥異。山西人愛吃醋,愛吃酸。無錫人愛吃甜。四川人愛吃辣,等等的異域風(fēng)情。作者竟能對各地的風(fēng)土人情知之甚詳,看來作者是一個喜歡游歷,善于觀察的人。
在人間讀書筆記12
內(nèi)容簡介:她是一個才情橫溢的詩人,一個入木三分的評論家,更是一個卓有成就的建筑學(xué)家;她是一個讓人神魂顛倒的情人,一個讓人如沐春風(fēng)的朋友,更是一個可以患難與共的妻子……她,就是中國近百年的文化史上“才貌雙全”的、集佳話、傳奇、艷情、才藝、品學(xué)、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最愛人間四月天(林徽因詩文精選)》收錄了二十世紀中國“第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詩歌、散文、小說和書信佳作。
最愛人間四月天讀后感,來自當(dāng)當(dāng)網(wǎng)上書店的網(wǎng)友:林徽因之美,美得清冷,沒有絲毫瑕疵,干干凈凈,清清爽爽,就如她的詩歌:你是那人間的四月天。尤其是那一對酒窩和笑釅,不知道使多少男子為之傾倒。無論是出身還是后天的`學(xué)識,她又完全稱得上高貴,她似乎具有了優(yōu)秀女性的質(zhì)素。她有一位杰出的丈夫,也有不少男子熱戀著她,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女人,幾乎掠盡了人間的美,用完美一詞,恐怕人們不會有太多意見。閱讀她的人生,仿佛是繁華之后的寂寞與凄涼,那些錦繡一般?姹紫嫣紅只是一種最好的背景。這樣的一位奇女子,行走在人世,從出生到生命結(jié)束,身上有著各種光環(huán),即美麗又尊貴。
最愛人間四月天讀后感,來自當(dāng)當(dāng)網(wǎng)上書店的網(wǎng)友:她是清風(fēng),是幽蘭,是我們理想中的最美女子,惟獨,我們遺忘了她的真實,遺忘了她也有著自己性情與脾氣。出身高貴的她,接受了新潮的思想,西方的文明,卻也受到傳統(tǒng)和舊禮襲擾的女子。她從別人那里獲得身?和地位的印證,不斷的贊美填補了內(nèi)心深處的寂寞和平衡。盡管她的文字之中,也有憂傷與彷徨,寂寞與無助。她的外表堅強,把所有的熱情隱藏在不被人挖掘的內(nèi)心,她要別人閱讀到她清冷的月光,拉開與他人的距離,卻在詩歌中無比蒼涼地道出了內(nèi)心的孤獨:“我數(shù)橋上欄桿龍樣頭尾像坐一條寂寞船,自己拉纖”。
在人間讀書筆記13
《在人間》是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自傳小說三部曲中的一部,是世界文萃瑰寶,小說展現(xiàn)了19世紀俄國社會的風(fēng)貌,反映了人民對自由的強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向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當(dāng)我重重地把最后一頁書合上時,主人公阿廖沙那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的憐惜、打抱不平的'精神總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
高爾基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yǎng)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高爾基的命運非常坎坷。童年的高爾基只上過三年學(xué),“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dāng)過學(xué)徒工、搬運工、守夜工、面包工、傭人等各種低下的工作。十六歲時,他自身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xué)。”
在與命運的斗爭中他深入俄國社會各個階層,特別是最底層,與各種人物接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但他還不忘學(xué)習(xí),抓緊一切空余時間學(xué)習(xí)、讀書,從而不斷積累了他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
這本書中有幾句話深深地震撼著我,希望你也如此:“晚上大家都把蠟燭拿到寢室去了,我沒有錢買蠟燭,就自己動手制作燈。我把蠟盤上的蠟油都搜集起來,裝在一只沙丁魚罐里,加上一點長明燈的油,再用棉線做成燈芯,這樣就完成了。有了燈,我就可以沉浸在讀書的喜悅之中了。”“書就好比一座美麗的園子,里面什么都有……”“我只是覺得這種生活,讓我有了寄托,有了奔頭。”這些真實、純樸的語句,令我感受到高爾基是那么酷愛學(xué)習(xí),從書中讓他明白了許多真理,他一直渴望上學(xué)。但事實總與他作對。
我似乎對這本書著了迷,一連讀了兩、三遍。這時我想起了我們。
我們的家庭條件是不錯的,父母不僅能讓我吃飽穿暖,還能滿足學(xué)習(xí)國畫、古箏的額外要求。另外,高爾基的父親早年去世,相比之下,他從小就少了一份父愛。他,一個才十一、二歲的大男孩,就被生活所迫外出打工,被人欺負,令人憐惜,但更多的是被他那堅強的性格和對知識的熱愛而感動。我好好地反醒了自己,無時無刻心中都在對自己說:“如果想讓自己有個美好的明天,必須像高爾基那樣付出行動,有堅定的信念,永不氣餒。我堅信展現(xiàn)在眼前的將會是我所期盼的的燦爛的明天!”
我們要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在人間讀書筆記14
當(dāng)我重重地把最后一頁書合上時,主人公阿廖沙那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的憐惜、打抱不平的精神總浮此刻我的腦海里。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xué)》這本書是俄國近代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作品中寫了主人公阿廖沙從童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jīng)歷及其心路歷程,生刻而生動地描繪出俄羅斯19世紀末期社會政治生活的歷史畫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形就是作者高爾基本人。
高爾基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yǎng)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童年的高爾基只上過三年學(xué),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dāng)過學(xué)徒工、搬運工、守夜工、面包工、傭人等。十六歲時,他自身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xué)。”在與命運的`斗爭中他深入俄國社會各個階層個性是最底層,與各種人物接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但他還不忘學(xué)習(xí),抓緊一切空余時間學(xué)習(xí)、讀書,從而不斷地豐富了他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
這本書中有一段故事、幾句話深深地震撼著我:“晚上大家都把蠟燭拿到寢室去了,我沒有錢買蠟燭,就自我動手制作燈。我把蠟盤上的蠟油都搜集起來,裝在一只沙丁魚罐里,加上一點長明燈的油,再用棉線做成燈芯,這樣就完成了。有了燈,我就能夠沉浸在讀書的喜悅之中了。”“書就好比一座美麗的園子,里面什么都有……”“我只是覺得這種生活,讓我有了寄托,有了奔頭。”讀了這些真實、純樸的語句,使我感受到高爾基是那么酷愛學(xué)習(xí),從書中讓他明白了許多真理,他一向渴望上學(xué),渴望著新生活的到來!
我似乎對這本書著了迷,一連讀了兩、三遍。這時我想起了自我。
我的家庭條件是不錯的,父母不僅僅能讓我吃飽穿暖,還能滿足學(xué)習(xí)國畫、古箏的額外要求。另外,高爾基的父親早年去世,相比之下,他從小就少了一份父親和親情。他,一個才十一、二歲的大孩子,就被生活所迫外出打工被人欺負,令人憐惜,但更多的是被他那堅強的性*格和對知識的熱愛而感動。我好好地反醒了自我,無時無刻心中都在對自我說:“如果想讓自我有個完美的明天,務(wù)必像高爾基那樣付出行動——多讀書,勤奮學(xué)習(xí),有堅定的信念,遇到困難不氣餒。我堅信付出努力展此刻眼前的將會是我渴望的燦爛的明天!”
在人間讀書筆記15
《人間草木》是一部清新淡雅、富含哲理的散文集,作者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書中通過對各種草木、動物、生活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人情世故的深刻見解,以及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
本書的主旨是:世間萬物皆有生命,我們應(yīng)該尊重生命,珍視自然,享受生活。作者通過描繪草木的生長、變化,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同時也提醒我們要珍惜身邊的人和事,不要輕易放棄。
其中,我對其中一篇印象深刻,名為《櫻桃樹》。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童年時在院子里種下櫻桃樹的經(jīng)歷。櫻桃樹在他的呵護下茁壯成長,結(jié)出了美味的'櫻桃。然而,當(dāng)他在成年后回到家鄉(xiāng)時,卻發(fā)現(xiàn)櫻桃樹已經(jīng)枯萎。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命是短暫的,我們應(yīng)該珍惜當(dāng)下,好好享受生活。
書中還有一些引人深思的句子和段落。例如:“人的一生,注定要和一些草木相遇,然后離開。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離開而忘記相遇的美好。相反,我們應(yīng)該好好珍惜這些美好的回憶,讓它們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這段話讓我明白,生活中的每一份經(jīng)歷都是值得珍惜的,即使我們最終會離開這個世界,我們也應(yīng)該好好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
總的來說,《人間草木》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它不僅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還讓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能夠讓你心靈得到凈化和啟示的書,那么《人間草木》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在人間讀書筆記16
“人的一生在追求什么”金錢,名利,長生……信任答案會有許多許多,然而,有一個人,他在追逐的,是死亡,以自己的身軀賜予自己死亡,也就是自殺。他的名字是太宰治。 而太宰治先生帶給我更多的震撼,則是在他的經(jīng)典之作《人間失格》中。《人間失格》描寫了主角大庭葉藏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躲避現(xiàn)實而不斷沉淪,經(jīng)驗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最終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的否定的'過程,同時也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受,太宰治可說奇妙地將自己的一生與思想表達出來,因此也可算是他半自傳性作品,并且藉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實的苦痛問題,從滯澀的文中更可體會其內(nèi)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為自己劃下最終的句點。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什么呢?
“與其紀念他的生,不如紀念他的死。”是后人對這位一生多次求生直至1984年結(jié)束生命的無賴派大師的評價。亦或許,死亡是太宰治先生的一種重生吧。
人間失格,即為丟失了做人的資格。小說從虛擬人物大庭葉藏的一生去體現(xiàn)著太宰治先生眼中自己那“充溢羞愧的一生”,是一篇半自傳體小說。 《人間失格》是一部滴血的靈魂自白。
在人間讀書筆記17
讀完了很久,不知道該怎么來寫,沒讀之前,他們都說這本書會讓人抑郁,但是我讀下來,并沒有覺得多么的悲哀,不如《活著》給我的哀傷強烈,換而言之,我覺得這本書里的所有人,都是沒有積極生活的人。談到太宰治,都說這是他自殺前的自白,我到是覺得貼切,我覺得這里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他的一個面,不同卻又相同。遭遇挫折,沒辦法融入社會生活,想要自殺,長了張好皮囊靠女人生活,整日借酒勁麻痹自己,又破有點藝術(shù)才氣。這都是他對自己的認識吧。昨天看《我是貓》,看見一句話深受啟發(fā),決定來寫下感受:既然是社會動物,不論多么自命清高,也要在某種程度上與社會協(xié)調(diào)著活下去。
我倒是相信他這么做了,嘗試與社會協(xié)調(diào)著活下去,就如葉藏的笑話,就是證據(jù)。可是現(xiàn)實是,他失敗了。
其實啊,我覺得悲哀的不是世俗,而是少了一顆和社會協(xié)調(diào)的勇敢的心。最先聽見“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是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松子始終在積極地生活。是啊,有時候,我們確實會抑郁,會感慨世界的虛偽與不公,但是歸根結(jié)底,還是要克服一切,勇敢地活下去。但是至于生活方式,是我們可以為自己選擇的。
從這本書里,我還沒有抑郁的同感,大概沒太深層次地了解他吧。但還是是希望大家都好好的活著,像富貴一樣,生而為人,不必抱歉。
在人間讀書筆記18
我最近讀了那本著名的《人間失格》。
“生而為人,我感到很抱歉。”很抱歉未能給交往中的人帶來舒適的體驗,很抱歉自己獨立的思想難以茍同于眾,很抱歉沒能活出眾人價值觀所趨向的生活。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xiàn)實而不斷沉淪,經(jīng)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最后的最后,大庭葉藏平靜、釋然地走完了他悲劇的一生。而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為他自己劃下最后的句點。
大概不同階級的人看這本書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感受,小葉的愁苦,是在家庭富足,揮霍享樂之后帶來的精神上的虛無。而我們,大多是平凡眾生,為生活焦慮,幾乎沒有閑暇的時光去思考自己真正人生的定義。
對于前半部分的阿葉,我生不出多少的共感。只覺得是生活的安逸造就了他不識人間疾苦,煩惱著不知所謂的事情。越往后看,逐漸理解,我們沒有辦法拿自身的經(jīng)歷去評價別人的苦痛。為生活也好,為身體也好,為與這世界格格不入也好,都是苦痛,沒有一種苦痛是更加高尚的.,對于當(dāng)事人來說,每一種都能讓他生出放棄生命的想法來。
看完全書,我感覺到的阿葉至少已經(jīng)是六七十歲的老頭子,然后他不過活了二十七載。精神上與這現(xiàn)實世界的格格不入,讓他少年白頭,用煙酒女人麻痹自己,自身也不能分清是真心亦或是假意。我不經(jīng)為這種人生感到悲痛,他們實實在在應(yīng)該是自由的大師,卻被污濁冰冷的現(xiàn)實桎梏,變?yōu)樗疁侠锏某羰^,眼看著自己污濁。這種痛苦,比死亡來的可怕。
又想到現(xiàn)在幾乎是個精神世界覺醒的時代,無數(shù)人在重復(fù)著這種痛苦。為社會感到悲哀。
在人間讀書筆記19
第一次讀《人間四月天》是在我11歲時。我那時納悶兒為什么媽媽要求我讀這本看起來并不是名著的書,它的題目和封面似乎都在告訴我,這是一本關(guān)乎情愛的書。我有些不情愿的大概翻了翻,是一本關(guān)于張幼儀,林徽音,徐志摩等人的書。內(nèi)容很現(xiàn)實,但我當(dāng)時正偷偷看網(wǎng)絡(luò)小說,對這種不是“丑小鴨變白天鵝,灰姑娘變公主的書有些抗拒。”看書過程中我將徐志摩寫的詩全跳了過去,因為我覺得太肉麻,太矯情,無非是風(fēng)花雪月的故事罷了。讀完我只嘲笑張幼儀的傻,批判徐志摩的無情,除此之外再無其他。這本書讀完也就忘了。
再捧起它時,只是為了打發(fā)無聊的時光,我啃著蘋果,再次閱讀。感覺和原來有些不同,這一次,我認真的看了看徐志摩的詩,突然有些理解了徐志摩愛林徽音而不得的悲涼,面對張幼儀的認命和后來的愧疚,對陸小曼的無奈和愛恨交織。他的一生,縱然豪情萬丈,卻也無可奈何,即使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卻照了溝渠。雖多情,卻長情。他來這世上,像一個偶然,卻又是一個必然。他一生風(fēng)流倜儻,卻尋尋覓覓;他本性豪放不羈,卻又被情愛所困。他的'詩中透出了對生活的失望,精神上的疲憊,對枕邊人的絕望。被他拋棄的前妻張幼儀在經(jīng)受兒子夭折,生活窘迫,丈夫拋棄等一系列精神肉體的雙重打擊后,依然十分堅強,做了一家女子銀行的總裁和著名的“云裳”的老板。她默默無聞,堅強獨立,這正是每個女性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的品質(zhì)。被他深愛幾十年的林徽因與丈夫梁思成,過著平凡恩愛的生活。他們是中國建筑的奠基人,那個美麗聰慧的少女,只是他不愿醒來的一場美夢罷了。
再把書合上,已經(jīng)是晚上八點了,心中感慨頗多,便寫了這篇日記。
在人間讀書筆記20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賞析:
摘抄:新樣羅衣渾棄卻,猶尋舊日春衫著。
感悟:看到這句話腦海里第一時間其實浮現(xiàn)的是一個年輕男子,面前滿是綾羅綢緞,但仍堅持穿著一身粗布衣衫,無他,因為這件衣服是他心愛的女子送的。我腦補了一個深情的男子,但真正了解這句話的含義的含義后,才發(fā)現(xiàn)我的格局實在是太小了(順便想到了人間詞話里說詩詞格局的重要性)。
這首是宋徵輿的《蝶戀花·秋閨》,看這名字是不是特別像宋朝的皇帝?非也,他是明末進士,卒于康熙年間。句子里的羅衣指的是清朝的官服,一定要穿春衫,是出于對舊朝的懷念。
所以說很多時候事物的價值并不能用他們的金錢來衡量,蘊含其中的感情和回憶才最為珍貴。像我,生命的前20多年,看到羊,可能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觸,即使這是我的生肖(暴露年齡了...)現(xiàn)在,看到羊,會想到我的小愛豆,可能嘴角會微微上揚,就像我現(xiàn)在敲字時候的表情一樣。
摘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感悟:喜歡這句話,一來是喜歡作者這一份灑脫豁達的心態(tài),不論客觀事物如何變化,都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這里我又想提到奧斯卡王爾德的一句話,“我們都身處陰溝,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二來,是喜歡這份豪氣,滄浪之水被作者拿來洗帽帶、雙腳,似乎是大材小用,我總覺得這里面有一股對著龐大、權(quán)威之力的毫不畏懼。讓我想起了李白的詩句,又想起前段時間互聯(lián)網(wǎng)上火爆的填補詩詞活動,上句是“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fēng)塵”,大家紛紛接下兩句,精彩答案有很多,我最愛這兩句:“盡傾江海里,贈飲天下人”。
摘抄: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見于外物者,皆須臾之物,惟詩人能以此須臾之物,鐫諸不朽之文字,使讀者自得之。遂覺詩人之言,字字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詩人之秘妙也。
賞析:看到這里真是覺得戳到我痛點了,有時處在某一景色當(dāng)中,有時對某一事物有所感觸,總是想說點什么,但就是不知道如何表達,往往只能懊惱,怎么沒有多讀點書呢?
若現(xiàn)在問我,學(xué)生時代最大的遺憾是什么,覺得是沒有好好學(xué)語文。長大后才明白,想準備無誤地表達自己想說的話,想記錄下自己某一刻的心境好讓將來可以回顧,這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就連追星,我也只會“啊啊啊啊”,真可謂是一件憾事。
【在人間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06-25
在人間讀書筆記(精選20篇)12-24
《人間椅子》的讀書筆記(精選7篇)12-05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通用30篇)11-01
人間草木讀書筆記(通用20篇)08-30
《人間正道》讀書筆記(通用10篇)03-08
《人間食糧》讀書筆記范文(通用8篇)12-03
人間關(guān)愛作文02-24
天使在人間的日子03-07
人間——感動常在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