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泰國小清新愛情電影《教師日記》觀后感(通用11篇)
該片根據(jù)一位年輕教師到偏遠地區(qū)支教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的是宋和安在未曾謀面的情況下通過一本日記了解彼此,進而互生情愫的故事
泰國小清新愛情電影《教師日記》觀后感 1
泰國電影看得不多,整個電影風格給我的印象和日本差不多,重口起來讓人招架不住——據(jù)說泰國恐怖片綜合了日本的心理戰(zhàn)術和歐美的血漿戰(zhàn)術,達到了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不過我自己并沒有看過,這也不過是傳言,實際水平如何待看官自行實踐,看完了來告訴我感覺如何,我自己是不敢看的;小清新起來又是滿面春風——比如《初戀這件小事》、《暹羅之戀》,以及這部《教師日記》。
男主Song被分配到一個壩區(qū)小學教書,那里水域遼闊、群山環(huán)繞,風景雖好但設施落后。缺水缺電,手機沒有信號,那里的房屋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Song的工作就是教這里的漁民小孩,一共四個學生,而且分屬不同年級,他一個人要帶所有年級和所有科目。
從一開始生活就是各種不順利,而且非常孤獨。他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本日記,是上一個老師Ann留下的,里面記錄的酸甜苦辣也正是Song正經(jīng)歷的。閱讀日記成了他每天的樂趣,他把Ann作為唯一能理解他的朋友。隨著與孩子們的相處,他愛上了這種充實快樂的生活,慢慢地他也愛上了Ann……
電影中,Song和Ann的故事是平行處理的。通過穿插剪輯,將兩個不同時間的兩段生活融入到了一起。Song遇到的困難和歡笑,Ann也同樣經(jīng)歷著,這種處理方式讓人覺得他們似乎一開始就是相識的。盡管他們只有在影片結尾的地方才真正相見,但卻能很自然地讓人覺得,他們其實一直都在一起,結尾這是一種重逢。
看這部片子會有一種曬陽光的感覺,暖暖的,很開心。其中雖然大量鋪陳了壩區(qū)小學生活的艱苦和教育資源的落后,以及一定程度上借Ann之口批評了當下的應試教育。但是這一切都是以一種很溫馨和很動人的方式呈現(xiàn)在你面前的。深入人心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用利刃插入,以一種疼痛地方式讓人感同身受;另一種是如春風細雨,溫柔地滲透進去,這部片子就屬于第二種。上次的《白兔糖》也是這種感覺。
不同時空的戀愛作品也不少見,比如經(jīng)典韓影《觸不到的戀人》。那樣的作品同樣也感人,但總脫不了一種說不出的矯情味,不管是臺詞還是情節(jié)。但《教師日記》不同,它“甜而不膩”,它很甜蜜,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讓人忍不住微笑,但又不會過量,有一點愛情萌芽的甜,有一點和孩子們共同努力的甜,有一點戰(zhàn)勝自我的甜。不是一整碗濃稠的愛情蜂蜜,而是把各種花香味混合起來的清新適度的甜味。
我評判電影的好壞,沒有什么光影視聽的標準,這些我也還不懂。我只知道,它能讓我非常自然而然地笑了,或是哭了,就是好電影。因為它成功感染到了我。
能讓人自然地笑是很難的。縱觀每年賀歲喜劇,那些刻意的賣丑雜耍只會讓我覺得無聊厭煩,刻意做作地段子讓我絲毫笑不出來。反而是這些沒有段子、沒有故意搞怪的片子,能讓我真正體會觀影的歡愉。
泰國小清新愛情電影《教師日記》觀后感 2
2014年奧斯卡外語片大戰(zhàn),泰國送上了一部由Nithiwat Tharathorn導演執(zhí)導的電影《教師日記》。故事講述了先后在泰國鄉(xiāng)下一所偏僻的水上學校支教的Ann和Song因為一本支教日記而相識相知,最終走向相戀。雖有養(yǎng)眼的男女、爛漫的小童和優(yōu)美的山鄉(xiāng)景色,但平心而論,故事情節(jié)簡單無奇,對于個人追求與社會責任、偏遠山區(qū)教育等問題也是點到為止。一部放在好萊塢生產(chǎn)線上就是浪漫愛情輕喜標簽下的電影,至多不過是票房討喜,怎一經(jīng)泰式烹飪,就變成了酸甜可口的佳肴,還可拿來沖奧,卻是值得我們探究。
玩結構,不單調(diào)
在《教師日記》里,男女主角Song和Ann在電影的最后一刻才真正相見相識。當他們終于并置在一個畫面中,Song還被Ann那句“薩瓦迪卡,宋!”甜得暈頭轉(zhuǎn)向時,影片戛然而止。鑒于前有韓國的《觸不到的戀人》,《教師日記》里的“終于讓我遇見你”只是個算不上創(chuàng)舉的噱頭,但是如何實現(xiàn)這個噱頭,導演卻下了一番功夫。
影片選擇了雙線敘事的結構,交叉講述了Ann和Song先后在這里支教的經(jīng)歷。影片甫開始,就交代了兩個沒有“為人師表”樣子的教師先后被“流放”到相同小學的前情,他們所面臨的相似處境,足以讓未曾謀面的他們產(chǎn)生冥冥之中的聯(lián)系。當Song撿到Ann留下的日記本后,影片采用平行剪輯的方式刻意地將他們的支教生活展現(xiàn)為二重唱——Ann日記中的生活會再次在Song的生活中搬演,Ann和男友在爭執(zhí)中分手,Song也在周末返城時發(fā)現(xiàn)女友有了新歡,二重唱漸漸滋長出了同命相憐的味道。Song在日記里找到了共鳴也找到了經(jīng)驗,他學習著Ann的方法,當學生們寫下正確答案后,Song獎勵了他們和Ann小星星紋身一樣的圖章。
如果自始至終只是復調(diào)也未免單調(diào),《教師日記》敘事手法的多樣化也是值得稱道的一點。雙線結構中導演特別注意了故事的推進和愛情的發(fā)酵,一場暴風雨過后,Song從重新描摹Ann淋濕的日記到開始續(xù)寫日記,伴隨著Song經(jīng)歷風波后贏得信任和自信的轉(zhuǎn)折,這個設計就相當棒;而當情景交換,Song離校深造,Ann重回小學教書,則沒有重復此前的平行剪輯,而是通過獨白來描述她這一學期的生活——如果說此前Song是亦步亦趨地向Ann學習,那么此時Ann則像是對已經(jīng)熟悉的老友娓娓道來,體現(xiàn)出兩人“感情”的升溫。總之處處可見復沓之中并非簡單的復沓。
講精巧,小清新
雙線敘事除了會在上面提到的呼應上下功夫,還講究轉(zhuǎn)場。流暢的'蒙太奇銜接起兩人相似的生活場景,一些展現(xiàn)鄉(xiāng)村生活景象的精彩鏡頭,都讓這道泰式小菜更加可口。
有賴于蒙太奇的銜接,Ann的存在好像落在Song的時空中。一年前她在第一堂課上比劃著動作告訴孩子們自己的名字,一年后孩子們同樣用肢體語言向Song做了自我介紹;在展現(xiàn)他們帶學生玩耍的段落,鏡頭橫移、環(huán)搖、上升、下降,借墻壁、地板的遮擋切換Song和Ann所在的不同時間,卻始終圍繞著水上學校這個小小的生活中心,像一個一氣呵成的長鏡頭。
除了靠技術上黏合起兩個人的生活軌跡,導演也安排了結尾之前的三次“相見”,慰藉觀眾在畫面中同時看到兩人的期待:一次是Song在夢中遇見了Ann,因為沒有見過她,鏡頭里只有她手臂上那個憑此相認的星星刺青,另一次是在校長那里見到過Song照片的Ann,想象起和Song一起站在講臺上的場景,在兩次的夢境/想象之間,還夾著一場Song去尋找Ann時相見不相識的戲,實際上也是對稱而不重復。所以最后的水到渠成,可真應了墨鏡王那句“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可圈可點的漂亮元素對于小清新也必不可少。俊男靚女和天真幼童的人物組合,串連起全片愛情線的手繪日記本和小星星紋身,都帶有相當?shù)呐枷駝∩?獨有的湖光山色,更在Song坐船飛馳過湖面去接學生、拖拽著水上學校模仿火車的前進等幾場戲里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至于水管子里流出的蜥蜴和湖上的浮尸,沒點意外的重口味,好像是缺了酸蝦的刺激,怎能算獨特的泰式口感呢。
不過,支線劇情的狗血,以及堅持自我、堅守責任等并不新鮮也不深入的理念闡釋,導致了影片格局不大,讓我覺得真正觸動人心的泰國,還得是2010年送評最佳外語片的阿彼察邦導演,能讓人一窺熱帶的神秘氣息。
泰國小清新愛情電影《教師日記》觀后感 3
2019的第一次觀影,清新自然,單純而動人。
很多人說這是一部愛情電影,看到的也是宋與安之間那種純純的情感,但我總覺得這種情感與其說是愛,更不如說是那種天涯萬里覓知音,知音相見淚淋淋的感覺。
在此之前他們從未見過面,所有的了解也只是通過那本日記,一樣的遭遇,一樣的環(huán)境,面對同樣的一群孩子,或許就是這樣才能將他們彼此的'心拉向一起,在那種極盡艱苦的環(huán)境下引為知己。不過這肯定不是愛,因為若真有那種愛,安也不會在后面上了前男友的車,那是一種搖擺,或許她心里也在天人交戰(zhàn),要不要原諒這個搞大別人肚子的男友?
最終讓她下車的也并不是對于宋的情感,而是她與男友的對話,讓她意識到。兩個人嚴重的三觀不合,在一起也只會充滿痛苦。
所以說要找一個三觀合,相互懂的人是真的非常重要。
只要你懂我,哪怕隔著山河萬里,也是我最樂意見到的人
另外我感覺泰語真的不好聽?
泰國小清新愛情電影《教師日記》觀后感 4
《教師日記》觀后感
渴望看電影《教師日記》已經(jīng)很久了,但由于各種原因一直沒有目睹它的精彩。今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又是下載軟件,又是注冊賬號(可能自己有點笨吧!)終于觀看到了這部電影。這是有史以來最讓我投入的一部電影,可能里面的細節(jié)描寫有點細膩吧!在觀看的過程中,我真的達到了忘我的境界。直到看完半小時,我才回到了現(xiàn)實當中。真的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如果你有時間,可以看看這部電影,真的會讓你受益匪淺。
這部電影主要反映了兩個主題:一是教育;二是愛情。有人把它當成愛情片去膜拜,有人把它當成教學素材去欣賞。其實,看成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從中收獲些什么,去反思自己的生活。
電影講述了兩個老師,Ann和Song在一所水上學校、不同時空教書的故事。這所學校是一所被遺忘的學校,很多老師不愿來這。可想而知,這所學校的條件是多么的差。沒電、沒水、沒信號,這對一位年輕老師來說是多么大的挑戰(zhàn)。但看完影片,你會由衷感慨:一名真正優(yōu)秀的老師,心里最放不下的,永遠是他/她的學生!
起初,Ann是為了向校長證明自己的才華才到這所水上"孤島"學校的,但漸漸地她喜歡上了這里,喜歡上了孩子。一年之后,由于男朋友對自己的付出,Ann不得已辭去了這個工作,跟著男朋友到了一所條件好的學校。而Song老師被校長派到了這里教書,由于遭到了女朋友的不滿,最終兩人分手了。就在Song決定去留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Ann老師留下的`一本日記。從此,這本日記成了使Song老師留下的動力,成了Song老師的心靈寄托,成了兩人情感交流的媒介。Song老師開始學著Ann老師做一些事,比如跳水、家訪等等,漸漸地感覺到在在這里教書是一件幸福的事。當日記中提到Chon因為要幫爸爸捕魚,而放棄上學時,Song老師為了完成Ann老師的心愿,主動找到Chon探明究竟。為了讓Chon上學,Song老師承諾星期天幫Chon爸爸捕魚。這是一位多么偉大的老師啊!在現(xiàn)實當中,又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呢?
一年之后,由于Ann厭倦學校的教學方式,再加上男友的外遇,她再次回到了水上學校。而這時,Song由于感到自己知識匱乏,去進修了。當Ann找到自己的日記時,看到了Song老師的留言和評語。感到特別欣慰,世上還有這么一個人懂她。又過一年之后,Song老師回來了。兩個老師終于相見了。一本日記,讓兩個未曾見過面的人相守了3年。當然故事的結局是好的,兩人最終相遇了。在這部影片中,我們不光看到了愛情的美好,更感受了教育事業(yè)的唯美。
在影片當中,校長和Ann男友是堅持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代表,而Song和Ann老師是堅持先進教學理念的代表。Song在教數(shù)學題相遇問題時,學生不知道火車,Song就用小汽艇拉著房屋,讓學生體驗坐火車的感覺。這一做法,遭到了Song男友的反對,他認為這種做法并不可行,無法保證學生的安全。這也反映了在現(xiàn)實當中,在面對先進教學理念與現(xiàn)實沖突時,一個老師該如何抉擇的問題。
這讓我回想了今年暑假辦輔導班的事。我主張"在玩中學,學中玩",比如上閱讀課
,我會帶著孩子們到小樹林里,邊欣賞風景,邊看書,也可以與同伴交流。我只是想讓他們知道,世上不是只有在教室里"哇哇"讀書這樣一種學習方式。可是這一做法,遭到了家長的反對,他們說,這是在帶著孩子們玩,沒有學到知識。還有我開設了一些美術課,
書法課、舞蹈課等,在家長們看來,這些都是不學無術。家人都勸我,別搞這些亂七八糟的,只要教他們知識就行了。為此,我和家人鬧了不少矛盾,我很高興,我堅持了我該堅持的。最讓我欣慰的是,輔導班結束的時候,有學生給我寫信說,"老師,謝謝你讓我們
學了這么做,我現(xiàn)在越來越喜歡畫畫了。""這個暑期,我很快樂,我們一起拍照、一起唱歌、一起玩耍,這是我過的最快樂的暑假。"……我真的很高興,看到學生有這樣的感受。這也是我的教育目的所在。我想讓他們體驗不同的教學方式,讓他們知道世界很大,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讓他們知道老師也會犯錯,也很喜歡玩耍……
最后,我想說,也許影片的內(nèi)容都是編造的,但請你相信真的有很多人在為教育事業(yè)默默付出著;也請你相信教師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職業(yè),而做這件事的人是最偉大的人。
泰國小清新愛情電影《教師日記》觀后感 5
看了幾天嚴肅/懸疑題材的電影,昨晚東東為我們放送的這部可以說是輕松而有趣味、看完可以讓人放松下來好眠那種電影了。
之前剛和QD小組一個姑娘務虛對務虛地擺龍門陣聊LOVE、MONEY與資源交換。姑娘就堅持覺得在愛里面早早就談錢是界化門檻是篩選的必要之舉;愛的核心本質(zhì)是資源交換,尤其是用自己的優(yōu)勢(恰好是對方的缺失)換對方優(yōu)勢(恰好自己的缺失)的一種經(jīng)濟行為。飄飄然以為愛可以不染塵埃的.,終究會被淤泥濺滿身。
其實我完全理解她的這種想法。現(xiàn)代社會各種光怪陸離,網(wǎng)上可隨意發(fā)聲及變換身份的莫測性,很容易增加信任成本。用上一代父母常說的話來說就是:完全沒有辦法做到知根知底。
想要一開始就了解對方的經(jīng)濟,大概也是因不安全感而引發(fā)的自我防護吧。而且從理性層面來說,如果一個人真的很看重對方經(jīng)濟,那即使和一個窮人努力醞釀感情了解接觸,結果也可能慘淡。這點本身沒有什么值得鄙棄的,不信你把經(jīng)濟換成美貌/好性格/好家世/共同愛好/專業(yè)技能,也是一樣。人不可能被自己不認同、不欣賞、甚至鄙棄(不愿意費力去了解)的人吸引。
但我不能認同的是資源交換和明碼標價這件事。若一開始就通過經(jīng)濟進行匹配,很容易失察內(nèi)心和真正的重要。因經(jīng)濟是內(nèi)在及一個人各項資源的外在延伸。從內(nèi)而外看,可以明晰。以外為標準,常常容易失察。
好比同樣的收入。做文化產(chǎn)業(yè)的/做餐飲的/做黑惡生意的,可能背后的人的內(nèi)核是迥異的,而這份迥異才往往是決定我們會不會繼續(xù)接觸/會不會相愛/會不會幸福。
恰恰好《教師日記》這部電影就展示了什么是愛情&愛的產(chǎn)生并不是先匹配條件,再資源交換,再相愛。
而是,先被自己喜歡的吸引,再了解,接觸的過程里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匹配點,三觀合,才水到渠成走進現(xiàn)實生活。
如果不相信愛情會萌生于條件匹配之前,也不接受可能的變化,怎么可能遇到愛情呢?
不同學術背景、家庭背景、成長背景、工作圈、人際圈、愛好特長、地理坐標下的我們,又豈是經(jīng)濟二字可以完全概括的呢?
在我看來,愛情不是用自己有的換自己沒有的,而恰恰是兩個靈魂契合的人發(fā)出了共鳴聲,從而一起成長到更好之地。勢均力敵比實用主義重要。自愛自立比靠他人之愛(庇護)立身重要。
你等著,我來了。我來了,你等著。同路前行,這才是愛情啊。
泰國小清新愛情電影《教師日記》觀后感 6
在還沒有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只聽名字“教師日記”,我能想象到的就是在一個還沒有落下金黃樹葉的秋天,午后的陽光有點兒耀眼,校園里兩個老師的點點滴滴。后來,電影證明了我匱乏的想象,是在泰國,有船,有海,有小孩子的童真,有忘記時間的情愫。
不知道是冥冥中緣分的號召,還是說所有過往的感情都可以歸結為緣起緣滅。有情人相逢時是難得的命中注定,如果有一天月老不小心發(fā)現(xiàn)了之前系錯的紅線,把它們重新解開,好好整理。那一切又重歸現(xiàn)實。還是說從一開始就能隱隱約約感覺到這是一場錯誤的緣分。
就像船屋學校的Ann和Song,不同時空里,同樣的境遇,我體會過的生活你也體會過。靠著一本Ann在船屋記錄的生活日記,Song感受著Ann的滴滴點點,船屋的生活不再是被囚禁的孤島,反而成為了對自己最真實的剖析。
一年前Ann在船屋經(jīng)歷的一切,一年后的Song也似曾相識的'經(jīng)歷了一遍。Ann因?qū)Υ莞浇暮K^敏,胳膊上起了皮疹,回陸地看醫(yī)生,和同去的男友吵架分手。Song因獨自駕駛小船,發(fā)電機傷到了胳膊,回陸地醫(yī)院包扎,目睹了女友的背叛分手。Ann失戀了體會跳海的感覺,Song帶著回憶的摩托跳海。直到Ann在日記里記錄的故事Song都有意無意的體會過后,Song才發(fā)現(xiàn)對Ann的了解日益加深。緣分就是這么奇妙,哪怕靠著你的筆記,你曾經(jīng)教過的孩子,你曾經(jīng)在船屋角角落落留下的印記,我也能慢慢了解你,發(fā)現(xiàn)你對教育的赤誠以及彼時你善良而又美好的品格。直到Song被Ann留下的一切治愈,或者說在這個不同時空中Song懂得了Ann,也懂得了自己。現(xiàn)實和魔幻的交點,就是愛情。
船屋,學生,海,日記,Ann和Song所處的不同時空是現(xiàn)實的,可是發(fā)生在他們身上似曾相識的故事是魔幻的,怎么會有這么像的兩個人。后來,兜兜轉(zhuǎn)轉(zhuǎn),見面了卻又錯過,以為只是一場空留遺憾的緣分時,懷著男友孩子的女人找上了即將結婚的Ann,才給了Ann和Song的相遇帶來了一點兒時機。再到后來,原諒男友差點兒就要和男友復合的Ann。在看到這些片段的時候,我一點兒也不替他們緊張,懷孕事件已經(jīng)夠狗血和不真實了,我真的不擔心編劇的腦洞總會讓Ann和Song相遇的。果然,最后帶著失落心情的Ann以為沒有等來Song時,身后船屋周圍的小燈亮了起來,在傍晚船屋小燈的映襯下,微光打在小船上Ann的臉上,她的面容也變得溫柔起來。
如果以前,我看到這一段,會覺得狗血,為了相遇而硬生生的加上不真實的橋段。但如果是真正合適的人,是真正的愛情的話,那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還是會相遇的。上天會真的為了給這不可思議的緣分加上很多魔幻的劇情,直到你們相遇的那一刻。
曾經(jīng)有一個作家說過:“我們?yōu)楹巫巫蔚乜释麗矍槟兀恳驗閻矍槭钦鎸嵑湍Щ玫慕粎R點。”
那為了不辜負最好的相遇,我們是否又能足夠幸運的生活在魔幻現(xiàn)實主義中呢。
電影中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臺詞:“有時候,對一個人的思念,也會讓我們得到不可思議的幸福。”
PS:教師日記讓我對老師也有了不一樣的理解,任何一名老師都可以教書,然而育人就不一定了。也許在一個相對單純的環(huán)境中當一名老師才能完全做到教書育人。
泰國小清新愛情電影《教師日記》觀后感 7
不明白為何當初Ann老師要和校長慪氣,以至于被發(fā)配到這么個地方——水電不同,沒有網(wǎng)絡,還有各種蛇蟲鼠蟻,甚至,浮尸……
有水的地方總是很神奇,當夕陽映射在水面時,一切都顯得無比浪漫,當漫天繁星襲來時,很多事情都變得無關緊要。孩子們都很可愛,會寫日記的老師隔空套了一個帥小伙,這提醒了我們文藝的重要性。
生活總是繼續(xù)的,如果要男朋友,houseboat是不能留下來的,就當是來度個小假,體驗一下生活。沒想到現(xiàn)實生活能夠這么狗血,工作中被老女人指手畫腳,男朋友一時寂寞出軌了,還順便讓小三懷了個孕,我不知道她男朋友是有什么樣的底氣還敢來求原諒,還說自己的孩子就會負責,至于小三就不聯(lián)系了,一點說服力都沒有好嗎。
戀愛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啊,那時網(wǎng)絡也沒那么普及,手機也沒那么好玩,不然男主那還會那么著緊日記,果然,貧瘠出愛情呀~~不過,現(xiàn)實生活的`貧瘠,是一種想象力的貧瘠。
世界上最好的事,無非就是,你暗生情愫的人,恰好是一個美女,而你,也恰好是一個帥哥。
泰國小清新愛情電影《教師日記》觀后感 8
先說我最喜歡的兩個畫面,一個是暴風雨來的時候,song一邊用手臂護住孩子,那本日記被風雨吹走,他只能看著日記掉到水里。我猜想,應該是一種取舍吧,你要保護一個東西,可能也要失去一些。
第二個就是song為了讓孩子們體驗做火車的感覺,用船拉著房子在水壩繞了好幾圈,畫面又美,還是一件特浪漫又酷的事情。
就像Anna男友說的.那樣,song一直是個充滿活力的人。單純來看他們經(jīng)歷的這些事,其實就是一部成長史,男主在雨中護住孩子沒有去撿日記,當日記中讀到那個男孩子放棄讀書,他用自己的方法又讓再次回來,一方面完成了Anna的心事,一方面自己也變得不一樣了。后面知道她要結婚,開始漫天的失戀,決定辭職后再去學習,男主就是一路成長,當然是受那本女主的日記。
女主一樣,開始自己一個人留下來教書,和男友跑去清邁教書,因為種種原因讓她覺得,水上學校才是最適合她的地方。又回到水上學校,最后在火車前面,說出了那句話,因為我們都沒有好好了解過。決定回去留在學校等song。也是一部成長死
還有兩個感悟。幸福就是一件件有成就感的小事組成的,這個道理我很早就知道了,只是我沒有刻意的去提醒自己,只要每天有做到一件覺得有意義的事,就該是快樂的,畢竟女老師每天教乘法不也是幸福嘛。
有時候,生活沒有那么多原因,更多地是突然降臨為什么。女老師問他想干什么時,男孩很篤定的說只是想幫父親打漁,并不覺得讀書有什么用,包括剩下的六個孩子,他們眼里沒有火車,也沒有除了那個水壩之外的世界。女主在婚前三個月發(fā)現(xiàn)自己男友居然出軌,生活就是這樣猝不及防,毫無緣由。沒法解釋。
女老師教的時候有七個孩子,男老師最多只有5個。所以啊,生活的無奈到處都是啊。
不過總歸是幸福的,假如真實,這些都是一段美好的回憶,生活也就是一段段好回憶在老的時候發(fā)光。
泰國小清新愛情電影《教師日記》觀后感 9
《教師日記》以泰國偏遠壩區(qū)的水上學校為背景,講述了一段因一本日記而生的跨時空愛情。影片中,前拳手宋因失戀與人生低谷,被“流放”至這所沒水沒電、與世隔絕的學校。他意外發(fā)現(xiàn)前任教師安留下的日記,通過文字,兩人逐漸建立起精神共鳴。導演尼提瓦·塔拉吞采用雙線敘事,將宋與安的支教經(jīng)歷以平行剪輯交織呈現(xiàn):安在日記中記錄與男友爭執(zhí)后分手的痛苦,宋則在返城時撞見女友出軌;安用小星星紋身鼓勵學生,宋便效仿這一方法獎勵學生;甚至暴雨沖毀日記的情節(jié),也通過宋重新描摹并續(xù)寫日記的細節(jié),完成情感傳遞的閉環(huán)。
影片最動人的設計在于“相見”的'鋪墊。三次“虛擬相遇”——宋夢到安手臂的星星刺青、安想象與宋共站講臺、宋尋人未果卻與安擦肩而過——既緩解了觀眾對“何時相見”的焦慮,又讓最終相遇時的“薩瓦迪卡,宋!”成為水到渠成的情感爆發(fā)。這種“先聞其聲,后見其人”的敘事策略,恰似泰式冬陰功湯,酸辣中帶著回甘,讓人在歡笑與淚水中感受到命運的奇妙。
泰國小清新愛情電影《教師日記》觀后感 10
若將《教師日記》僅視為愛情片,未免低估其深度。影片以宋與安的支教經(jīng)歷為載體,探討了教育本質(zhì)與城鄉(xiāng)差異的沖突。安在日記中批判應試教育:“我們教學生不是為了漂亮的分數(shù)”,她用船模擬火車演示物理題、帶學生觀察浮力,這些“非傳統(tǒng)”教學法雖被校長質(zhì)疑,卻讓孩子們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宋從最初對“體育老師教數(shù)學”的自我調(diào)侃,到后來主動延續(xù)安的教育理念,完成了從“落魄拳手”到“理想教師”的蛻變。
影片對偏遠地區(qū)教育困境的呈現(xiàn)克制而真實:漂浮的學校、跨年級的4名學生、教師需兼顧所有科目……這些細節(jié)與城市教育的“內(nèi)卷”形成鮮明對比。安最終選擇回歸漁村,而非留在城市與出軌未婚夫復合,暗示著教育者的'使命感超越個人情感。正如豆瓣影評所言:“當安說‘我們從來沒有真正了解’時,她已明白,真正的歸宿是那些需要她的孩子。”這種對教育理想的堅守,讓影片在愛情主線外,升華為對社會責任的溫柔叩問。
泰國小清新愛情電影《教師日記》觀后感 11
《教師日記》的成功,在于將“時空穿越”的老梗玩出新意。導演通過蒙太奇轉(zhuǎn)場,讓不同時空的場景產(chǎn)生奇妙呼應:安在第一堂課上比劃名字,一年后學生用同樣動作向宋介紹自己;宋拖拽水上學校模仿火車前進,鏡頭切換至安曾用船演示物理題的畫面……這些設計讓觀眾產(chǎn)生“兩人仿佛共處一室”的錯覺,巧妙消解了“未曾謀面”的疏離感。
影片的視覺語言同樣充滿泰式美學:宋與安乘船穿梭于群山碧水間的長鏡頭,宛如一幅流動的油畫;孩子們數(shù)手指腳趾的憨態(tài)、暴雨中搶救日記的狼狽,則以生活化的細節(jié)增添真實感。甚至“重口味”元素——水管里流出的.蜥蜴、湖面浮尸——也被導演轉(zhuǎn)化為調(diào)節(jié)節(jié)奏的幽默點綴,彰顯泰式電影特有的“酸辣平衡”。
相較于《觸不到的戀人》的矯情,《教師日記》以“甜而不膩”的情感處理取勝。它不刻意制造沖突,而是讓愛情在日記的字里行間自然生長,如同片中反復出現(xiàn)的泰式奶茶,初嘗平淡,回味悠長。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敘事魔法,或許正是泰國小清新電影能跨越文化壁壘、打動全球觀眾的關鍵。
【泰國小清新愛情電影《教師日記》觀后感】相關文章:
愛情電影歌詞08-12
黑人小清新電影《月光男孩》觀后感11-07
愛國小學作文07-10
美國小學作文02-11
麻辣教師電影觀后感09-26
電影觀后感多篇觀后感,電影10-15
小清新愛情歌曲《小情歌》歌詞01-08
電影情書觀后感 情書電影簡介觀后感11-19
周恩來愛國小故事14則12-10
螞蟻的王國小學作文04-08